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实践育人及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术精神和科学调研能力,我校于3月10日、11日和15日分别组织开展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内竞赛答辩会。
此次答辩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计开展四场,分别是自然科学类答辩会(广州校区)、哲学社会科学类答辩会(东莞校区两场)、科技发明制作类答辩会(东莞校区)。
图一:广州校区答辩会现场
图二:东莞校区答辩会现场
今年,我校共有53个项目团队入围校内初赛,其中自然科学类共有14项,哲学社会科学类共有26项,科技发明制作类共有13项。本次答辩会借鉴省赛封闭式答辩的模式进行,采用分组同时进行答辩的方式。
本次答辩会旨在了解团队的调研课题、实践方案、项目可行性等,帮助参赛团队更好地完善项目内容,助力我校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学术精神的人才,促进我校学术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次答辩会吧
答辩环节
图三至图五:评委老师提问点评
答辩项目现场
图六至图八:自然科学类参赛团队答辩现场
图九至图十二: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团队
答辩现场
图十三:科技发明制作类线上答辩现场
此次答辩会上,评委老师们肯定了各参赛团队的项目成果,针对各项目进行提问、点评,对团队的答辩情况以及为项目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帮助各团队解决疑惑,明晰前进的方向。
经校团委组织专家组评审评定,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内竞赛评审结果如下: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及三等奖18项。按照团省委发文有关推荐省赛项目要求,遴选出前22项作品拟推报省级竞赛,其中自然科学类作品共6项(含候选项目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共10项,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共6项。
关于2023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内竞赛评审结果的公示
至此,广州新华学院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内竞赛答辩会圆满结束,感谢评委老师们和各参赛团队对本次答辩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对本次答辩会的热切关注。
本次答辩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新华青年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希望我校学子能继续在“挑战杯”这个平台上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锐意前行!
别急着划走,后面还有!
答辩会上
评委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老师的回访
收获宝贵的建议吧!
回访环节
团团:请问您认为此次答辩会对参赛者而言具有哪些意义呢?
评委老师:此次答辩是一次现场的被“检阅”,对参赛者而言是一次补充陈述、即兴展示团队特色的机会。参与答辩的团队可以从评委老师的提问中,迅速提炼出自身的亮点,碰撞出作品可延展或深挖的元素。
团团:请问您认为完成一场优秀答辩的参赛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素质?
评委老师:既然提到优秀两字,我想除了对作品熟悉外,需要具备对作品价值贡献的自信表达、对调研论证的自信把握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
团团:请问在此次答辩会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团队表现呢?
评委老师:令我印象深刻的团队表现有两种,其一是团队扎实的调研表现,让我觉得他们训练有素;其二是当团队谈起他们的研究,他们眼里是有光的,这是对过往成绩的自信,也有对未来继续研究的向往。
团团:经过此次答辩会,请问您想对有创新意识、勇于挑战自我的新华学子有何寄语呢?
评委老师:
一、建议新华学子在校多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特别是被誉为学术科技类的“奥林匹克”的挑战杯,要勇于“溜溜”自己的学术能力,与对手过招,与优秀同行。二、参与各类竞赛,你会发现你的北方对手从普通话到学术理论卷你到骨子里,你也会发现南方同学话题打开后,校际交流更是带来不一样的视野,这样的异彩纷呈,值得你去体验!这是我带学生在外比赛走南闯北的真实感受。
三、参与一项赛事活动,我们不妨可以从一下三点进行思考:第一,站在赛事组织者的角度选好题目。获奖作品应是符合赛事初衷与目的的作品。第二,站在专业的角度,做自己擅长的题目,需要时可以跨学科组队。第三,站在评委的角度审视作品。如同论文发表,首先要获得编辑的认可。三者兼顾,事半功倍!
今后,我校将继续积极为新华学子
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搭建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科研学术能力的平台
鼓励和引导我校青年在创新中成长成才
在笃行中成就梦想!
最后
预祝团队在接下来的赛事中取得佳绩
希望我校创新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期望能在各类赛事中
看见更多新华学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