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团组织: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用行动书写青春华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切实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推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践行 “三早”教育理念。根据上级组织要求及我校工作实际,校团委决定采用“互联网+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一道教育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助力打印脱贫攻坚战。
二、活动主题
青春助力脱贫 共奔幸福小康
三、活动对象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及在职教职工
四、组织原则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结合相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求,在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结合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访谈实录,让学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深切感受人民领袖春风化雨般滋养青年心灵的精神魅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3.就近就便。学生以家乡、学校驻地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畅通个人申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渠道。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原则上不跨地区进行。
4.创新形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十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积极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
5. 此次社会实践不接受自由组队,建议直接从学生组织内部组队。请各二级团组织于7月25日前审核推荐至少1支团队,每支6-15人,参与组团式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团队组建情况报备工作(详见附件1)。个人实践形式以就近开展为原则,在当地政府机关统一安排及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灵活开展实践工作。(团队实践由校团委统筹,个人实践由所在单位统筹)
五、活动时间
2020年7月20日至8月31日,具体时间各二级团组织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六、选题内容
A.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
组织大学生党员队伍,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B.教育扶贫
1.依托“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学子健康成长计划,以“云志愿”为基础,组织相关专业的实践团队,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以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面向相对贫困青少年,山区留守儿童,聚焦相对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子女。开展中小学线上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和心理辅导等教育精准扶贫关爱活动;结合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云家教”“云陪伴”“云辅导”等志愿服务,以所学知识帮助贫困家庭孩童以教育扶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2.依托本单位志愿服务队现有资源、现有合作单位开展线上“云辅导”实践。(合作单位一般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志愿活动合作单位等)
C.电商脱贫
积极响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载体。结合“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究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脱贫攻坚、互联网+乡村振兴等有效模式,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探究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助力农产品销售推广,推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D.卫生宣传
组织医药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团体,在以往义诊的实践地进行线上延伸,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方案的广泛宣传活动,帮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相关政策和具体内容;善于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问题中,找到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结合点,充分发挥医疗专业青年大学生优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宣传、流行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健康普查等活动。
E.乡村调研
以《关于举办2020年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粤志办发〔2020〕10号)为选题基础,通过采访村落名人、重温村落历史、记录乡村发展、展示乡风文明。以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推介,记录广东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精神风貌,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成果,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之情,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F.其他
具有较强实际意义,但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的相关团队/个人,亦可开展其他形式、主题的实践活动。
七、时间推进
前期筹备阶段(2020年7月上旬):开展实践活动系列宣传;各二级团组织选定推荐团队,确定选题并做出实践计划并申报;开展线上系列培训活动,做好实践准备;
集中实践阶段(2020年7月-8月):引导团队进行活动进行筹备工作,开展实践活动;
总结评选阶段(2020年9月-12月):实践总结材料整理,并推送参与各级、各类评选表彰。
八、工作要求
(一)认真规划,重点部署
各二级团组织应把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现实践育人的生动课堂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并抓好落实,对此项工作做细致严谨的规划。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二)精心组织,突出成效
各二级团组织要精心组织和挑选团队,积极引导实践团队/个人将实践情况形成实践报告或学术论文,提高实践成果的学术转化率,以实践成果凸显实践成效。各二级团组织可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延伸至线上开展实践活动,但同一项目不可跨地级市开展。
(三)广泛宣传,积极引导
为进一步提升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各二级团组织需把实践活动的宣传列入计划,利用现有宣传渠道,开辟专题、专栏,组织精干力量对实践事迹进行采访报道,为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提供保障,注意安全
各二级团组织要设立专项工作小组,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协调好相关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开展云实践活动过程中,各二级团组织务必组建工作群组、安排专人对接实践团队、实践个人,确保实践学生安全。时刻关注疫情情况,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所在单位、校团委报告。
九、材料报送
7月25日前,由二级团组织审核后,报送《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队情况报备表》(附件1)至邮箱zdxhsanxiaxiang@126.com。
总结表彰材料报送待实践完成后另行通知。
附件: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队情况报备表
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团队)
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鉴定表(个人)
共青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15日
(联系人:刘佳兴,肖欣 联系电话:0769-8267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