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越难关,“登”峰有招——2025年“攀登计划” 经验大放送!

    发布人: 郑潇  2025-11-15   发表在:学习专区   阅读:

    “攀”越难关,“登”峰有招——2025年“攀登计划” 经验大放送!

    每一次攀登

    都是突破自我的冲锋

    都是探索未知的远征!

    走进他们的“攀登”故事

    汲取前行的力量

    让你的梦想之路

    一路生花,直达巅峰!


    图1:“攀登计划”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是广东省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预算中划拨专门用于培育提升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专项资金。每年在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前沿性、开创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项目通过培育、孵化、竞赛、提升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并为广东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大学生。“攀登计划”自2015年开展以来,全省培育大批创新实践学子,而师兄师姐们也在这个平台上大放异彩,生动诠释了我校学子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你还在为“攀登计划”犯愁?

    选题卡壳没方向?

    申报书改多版仍无果?

    项目立项后推进受阻,研究陷入瓶颈?

    别担心!

    2025年“攀登者”带着亲测有效的实战经验来了

    帮你把“迷茫”变成“清晰行动清单”

    轻松开启科研攀登路!



    团队介绍


    图2:分享者及团队介绍




    问题一:

    请问团队是如何结合赛事赛道和自身优势,找到既新颖又能落地的研究方向?


    我们找研究方向时,首先看比赛的核心要求,比如明确“科技成果要能落地”这一关键标准;再梳理团队的擅长领域,像我们就具备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积累;最后聚焦身边真实存在的问题,比如广东山区经常发生滑坡灾害。之后把这三样结合起来——用我们掌握的物联网技术,去解决山区滑坡预警的实际问题,比如研发一套滑坡预警系统,这样的研究方向就既新颖又能真正落地推进。

    ——分享者:肖瑶(科技服务类)


    问题二:


    对于初次撰写申报书的人来说,想要撰写一篇优质申报书,有哪些方法或技巧吗?


    开头直接说清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现在滑坡预警太慢太不准”),接着讲我们的方案怎么一步步解决它(像合同里那样分成4个阶段:设计、做原型、测试、完善)。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定要写明我们能交出什么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1篇论文、1个专利、1台能演示的预警机器原型),让评委一看就相信我们能做成这件事。

    ——分享者:肖瑶(科技服务类)


    问题三:

    在准备攀登计划项目时,从哪些方面,能让项目更具竞争力?


    要让项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从创新落地、可行性保障、价值呈现、团队支撑和材料质感五个维度综合发力:精准锚定独特的科学问题或技术路径,通过细化技术路线和难点解决方案让创新不仅新颖更能落地;以预实验数据、初步成果或文献依据为实证,搭配阶段明确、节点清晰且含风险预案的实施计划,消除落地疑虑;清晰阐述成果转化形式与应用场景,凸显经济、社会、生态或学术等多元价值;突出团队专业背景、技能搭配及过往基础,说明实验室条件、校企合作等资源保障,证明执行能力;同时以严谨规范的文本、清晰美观的图表提升材料可读性与专业感,形成从创新到落地的全维度竞争力。

    ——分享者:胡晓彤(科技服务类)


    问题四:

    在团队推进项目时,师姐认为需要提前明确或掌握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团队搭建是项目的根基,其重要性远超想象,找队友需注重能力互补与目标一致,提前明确每个人在项目书撰写、文献资料查找、方案撰写、实验执行及与指导老师沟通等方面的职责,避免后期推诿,同时定期同步进展、共同解决难题以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时间管理的核心在于把控节奏,而非仅列计划,要将大目标拆解为每周甚至每天的可执行小任务,通过定期组会同步进度,若有人遇阻则快速集体研判,及时调整方法、补充资源或寻求导师帮助,避免问题拖延;资源整合则决定项目的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要主动挖掘导师指导、实验室设备、学校数据库等身边资源,更可积极联系校企合作获取实验条件与落地机会。

    ——分享者:胡晓彤(科技服务类)


    问题五: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瓶颈期应该如何解决?


    最开始要持续学习,拓宽思维边界,跳脱出原有的固化思维,寻找新的项目突破口或亮点;之后再团队内部复盘梳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本质,重新修订项目计划;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与指导老师探讨项目的思路,积极寻求专家意见,提高项目的专业性和可行性;最后允许试错,准备两套方案,根据可行性决定最后采用的版本。相信瓶颈期能成为一个提升自己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小帮助。

    ——分享者:李雨轩(文化建设类)


    问题六:

    对于下一届参加比赛的同学,师兄有哪些避坑建议可以分享呢?


    首先选题要具有可行性,需提前验证数据或资源是可获取的,可以结合先前有一定成果的项目,不断深化研究项目;其次团队协作能力大于个人技术能力,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位成员有清晰的任务目标;再者设定阶段性目标,明确各阶段任务的截止时间,预留缓冲时间,避免前期进度缓慢,后期通宵赶工影响团队心态;最重要的是别把项目当“一次性比赛”,过程中同步整理专利、软著、论文素材,既为比赛加分,也为后续发展(考研、就业)积累成果。

    ——分享者:李雨轩(文化建设类)

    希望这些凝结着前辈智慧与实践心得的经验

    能为你的“攀登”之旅保驾护航!

    若你渴望在科研天地里大胆闯荡

    勇追创新之光

    那就大胆踏上科研征程吧!

    在“攀登计划”这个满是机遇的平台上

    尽情去绽放独属于你的精彩

    朝着心中的科研理想稳步迈进、全力奋进!


    文:王蕾雯、   璐、“攀登计划”各团队

    图:王蕾雯、曹   璐、校团委

    编辑:刘嘉琳、陈梓丹

    初审:韦庭新

    复审:郑   潇、刘柏熙

    终审:代   亮











下一篇:青年大学习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特辑(一)